close
同樣都是五歲的小男孩,小翰一畫完圖,不但會把蠟筆自動放回美術櫃,還會按顏色分類放好。一吃完點心,就會順手把碗盤放在水槽裡,然後拿小掃帚,把桌上的餅乾屑掃乾淨,丟垃圾桶。但小海可不是這樣的。小海一畫完圖,就把蠟筆丟在桌上,到別處玩,就算他心血來潮,決定把蠟筆放回架上,也是把全部的顏色丟在一塊兒,讓別人去煩惱分類放好。小海一吃完點心,雖會順手把碗盤放在水槽裡,但桌上的餅乾屑,他想也不想的就把它們往地上一撥,地上的小紙屑,就往旁邊的櫃子底下一踢,反正自己看不見,就算不存在。

這兩個孩子的差別在哪裡?不在誰的智商比較高,也不在誰的情商指數比較強。最大的差別點在:小翰是個負責任的孩子,他用完了公共的物品,會妥善的歸還給公眾;自己弄髒的地方,會自己擦乾淨。

幼兒的責任感打哪兒來?

5 歲孩子吃完點心,有的可以自行收拾,有的卻眼不見為淨⋯⋯負責任的孩子,長大後才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人,成人要從生活小事中,一點一滴的協助孩子建立這重要的習慣與價值。而且他這樣做,不是為了獎賞,也不是怕被罵,那是他的習慣。

但小海的出發點就不同了!他只關心自己畫完了、吃完了,其他的事兒,與他無關。他的態度是:那些善後的事,是別人應該要做的,而且是理所當然的;或者是為了他人來做,所以能趕快解決掉就解決掉,能偷一下懶就偷一下懶,能當做沒看見就沒看見!

培養責任感,成人態度是關鍵

你或許會問,小翰的負責任態度打哪兒來?小海的不想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又是來自何方呢?答案可能很簡單,就是他們是不是養成了負責任的習慣。換個方式講,他們周遭的成人,有沒有幫助孩子養成負責任的習慣。這點我看得很清楚,十幾年來在第一線教育幼兒,與家長有密切的互動,與不同的老師有一定的交集,這些過程都一再印證:成人對養成孩子負責任習慣的影響力。

小翰的爸媽,很在乎小翰在日常生活裡,有沒有學會照顧自己、會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他們不僅在乎,執行起來也很有恆心,不會兩天打魚三天曬網。同樣的,小翰前兩年在我的班上,我也很在乎他是不是學會穿衣、穿鞋等照顧自己的能力,我也花心思讓他具有照顧環境的技巧,更關心他會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學校與家庭的一致,讓小翰從三歲開始,就逐漸養成負責任的基本態度和習慣。

小海是新生,在短短的兩個月相處裡,我對他的家庭生態有了大約的了解。小海的爸爸不太管事兒,媽媽大小事一手包辦。小海和弟弟的便當盒丟地上,她順手為他們撿起,還為他們解釋:「你好累了是嗎?」孩子在走廊上橫衝直撞,還衝進媽媽的懷裡一直插嘴,完全不理會媽媽正在和他人說話,而媽媽卻為他找理由:「他從小就活動量比較大,他的耐心有限……」於是來到我面前的,是一個不自己收玩具、剪紙剪得滿地都是、用鉛筆把小桌子畫得面目全非、用手到處摳別人來引發他人注意、充滿了不良習慣的無助孩子。媽媽說「他長大了就會比較懂事」,是嗎?

不負責任的孩子,長大後很容易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大人。不負責任的大人到處都是,就算在我任教的學校裡,也不缺隨手把髒碗盤丟在公共廚房裡(讓他人清理)、為了圖方便不回收垃圾(不干他事兒)、午餐後漱口卻不把水槽沖乾淨(管它髒不髒)的教職員啊!

學習負責任,從柴米油鹽開始

負責任是習慣,那習慣的養成,可不是一朝一夕。習慣的養成,非得要朝朝暮暮才行。而且不止如此,習慣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含意,那就是不管事大事小,習慣會讓一個人遇事時,思路就會往那兒去,感覺就會朝那兒行。所以就算是幼兒,在他手上的是一張紙屑也好,或是不小心踢翻了其他孩子的堆高積木,他都會習慣性的把紙屑丟垃圾桶,都會立即道歉然後幫那個孩子善後。因為負責任是一種態度,負責任是一種習慣,負責任也是一種價值觀和世界觀。

有些父母花大錢買有關品德的書,希望藉著共讀,培養孩子的負責任美德。有些父母照著專家的建議,想利用特殊的活動,讓孩子養成大能力。但在教養的路途上,有個黃金定律:愈不自然的方式,就愈不會生根。培養孩子的負責任習慣,最自然的途徑,就是從日常生活中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開始!

舉例來說,一個會爬的小幼兒,雖然還不會走路,但在他玩完玩具後,你可以引導他以他的能力(爬),把小車放回小箱子、小書放進小書籃。放完後,你還會讚賞他的努力。別擔心你的小幼兒聽不懂負責任是什麼意思,負責任這個詞,是一種抽象的態度、習慣和價值觀,它需要孩子藉著日積月累的實際事件,來累積它的內涵,來豐富它的外延性,來擴展它對人生處世態度的影響。

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,日常生活裡的一舉一行,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教導。就讓以下的幾個簡單生活小點子,來拋磚引玉,激發你的行動能源和想像力吧!

1.教孩子為自己的工作負責

一個五歲的小女孩,在做剪工的勞作時,已養成了習慣:不用他人提醒,她每次都會拿一個固定的小托盤,接住剪下來的小紙片,然後把不要的紙片,倒進教室一角的回收桶。雖然她只有五歲,但她工作過的地方,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,因為她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任。而成人也做到了:從孩子的角度來著眼,來設計孩子能自行操控的步驟和設備(托盤),幫助孩子養成習慣。而她的這個習慣,從她三歲進教室開始,老師就在引領了!

另外兩個五歲的小女孩,也養成了在墊子上玩黏土的習慣,所以她們在享受想像力的同時,也知道如何善後。墊子讓她們能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任,因為不用墊子,黏土的色澤會染在桌上,且到處都是,那是超乎她們清理的能力的!

2.教孩子維護環境的能力

另一個中英文雙語班的三歲小男孩,做完了拼圖後,會慢慢的以自己的雙手,捲起自己使用完的工作地毯。他的小手慢慢的捲,也慢慢的撫平中心點,還記得在兩側拍拍拍。他的動作是這麼的專注,他的嘴裡還唸著中文:「一二三,平平的,拍拍拍。」從一開學,我們就相信這個孩子有照顧環境的能力,所以一步步的帶領他如何捲、如何拍、如何放,並讚賞他負責任的努力。他捲地毯,不是怕責罵或為了得到獎賞,那是他為自己收放負責任,是為了他自己擁有那樣的能力而開心。

3.教孩子為錯誤的行為負責

五歲的小羅很好奇,鉛筆畫在牆上會是怎樣的景況?所以他偷偷的躲在一角,把工作櫃的背後,塗滿了大大小小的線條。老師知道了,就堅定但平靜的請他負責任,教導他如何刷洗櫃子。小羅擦拭了好一陣子後直說太累了,老師說:「我相信你可以負責任把它刷洗乾淨,先休息一下,等下繼續擦。」就這樣,小羅休息了幾分鐘後,另一個孩子對他說:「你需要我幫你嗎?」

於是兩個人就一個角落一個角落的刷洗乾淨。那天放學後,小羅對他的媽媽說:「今天我做錯了事,我把牆壁畫得到處都是,我的朋友幫我一起擦乾淨,他人好好。」教導孩子為自己錯誤的選擇負責任,會讓孩子養成分辨是非的能力。負責任,也給了孩子心安理得的能源,因為他不用說謊或推卸責任。

當了這麼多年的幼兒園老師,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:不好的態度,是人生命裡唯一的殘障(The only disability in life is a bad attitude. --by Scott Hamilton)。不負責任的態度和習慣,讓我們成為自私的人。而自私會限制我們的發展能力,會限制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深度,會限制我們看世界的觀點。學習負責任的態度從小開始,培養負責任的習慣從日常生活的小處做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lvan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